金秋齐聚研课堂高地建设共成长——数学高地联合教研活动

首页标题    教改天地    金秋齐聚研课堂高地建设共成长——数学高地联合教研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梁溪区小学数学高地建设,深化“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的研究,切实推进新课标引领下的课堂教学转型,9月23日,高地联盟校五爱小学、刘潭实验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在无锡市五爱小学蓉湖校区报告厅,共同举行了以“‘真’相伴‘爱’相随共成长”为主题的专题教研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专家有名师凌国伟老师、名师王琦老师、名师许科勤老师以及他们的工作室全体成员。本次活动由高地领衔人许科勤老师主持,分为课例展示、议课评课、专家指导、工作室沙龙四个环节。

    本次活动由五爱小学工作第三年的青年教师吴鉴勉老师执教《认识厘米》。课始,吴老师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引出长度单位。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吴老师让学生在游戏中经历了“指一指、想一想、估一估、比一比”等操作过程,对1厘米有了充分的感知。又在比较中使学生感知几厘米就是单位的叠加。最后,吴老师引导学生又回到生活中去,量一量身边较短物体的长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精彩的课堂之后先由师父尤丽华老师介绍了本节课的磨课过程。她表示认识厘米作为度量单位认识的种子课,是培养学生量感的起点。我们在设计时特别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重视借助参照物形成量感。最终采用以下流程设计本节课:感受统一的度量必要性——定量刻画计量单位——在体验活动中建立“单位量”的表象——在反复调整中体验单位的叠加——形成计量单位的清晰表象。

接着是我校的陈云云老师发言,指出这节课值得学习之处。陈老师认为吴老师这节课在感知度量工具、找几厘米、用不同方法量长度上层层深入,学生在递进式练习中逐渐形成了量感。还有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也都畅所欲言,梨庄小学的吴雨婷老师认为在本节课中吴老师注重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操作、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最后各位专家和导师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区教师发展中心张懿菁老师认为数学的本质在于度量,度量本质在于对数的表达。吴老师的课堂抓住量感培养的关键,即在多种形式的操作中积累丰富的厘米表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关于量感的培养,张老师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导师凌国伟老师、市教研员黄伟新老师更是对新课标引领下的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他们都认为“量感是量出来的”,只有在不断测量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学生的量感。

    金秋九月,在这期待收获的季节里,我们齐聚一堂,观摩着、研讨着、希冀着,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在课堂教学转型的道路上,我们上下求索,虽道阻且长,然行则将至。

https://ltsyxx.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51/10259800/images/37570255.png

https://ltsyxx.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51/10259800/images/37570256.jpg

https://ltsyxx.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51/10259800/images/37570257.jpg

https://ltsyxx.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51/10259800/images/37570258.jpg

2022-09-26 15:36:53
来源:刘潭实验小学